絮凝劑使用后的沉池污泥不沉淀原因
時間:2024-02-26 16:56:36
來源:
瀏覽|:2028次
絮凝劑使用后的沉池污泥不沉淀原因
水處理中,絮凝劑的使用是為了幫助污水中的微小顆粒凝聚成大顆粒,從而便于后續的沉降、過濾或離心分離。然而,在使用絮凝劑后,有時會遇到沉池不沉淀的問題。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其詳細分析:
絮凝劑投加量不當:
投加量不足:當進泥水濃度較高時,如果投加的絮凝劑量不足,那么微小顆粒就不能充分凝聚成大顆粒,導致沉淀效果不佳。
投加量過量:相反,當進泥水濃度較低時,過量的絮凝劑可能會使污泥變得過于粘稠,反而不易沉淀。此外,過量的絮凝劑還可能導致顆粒之間的凝聚力不足以抵消斥力,從而使得大顆粒被削弱,不易沉降。
沉淀區排泥情況不合理:
排泥過量:如果沉淀區的排泥情況僅僅根據污水流量和泥位來設定,那么在進泥濃度較低時可能會導致排泥過量,使得沉淀區的泥位在較大范圍內波動,降低了沉淀池的耐沖擊負荷能力。
排泥不足:而在進泥濃度較高時,如果排泥不足,則會導致泥位上升,同樣影響沉淀效果。
絮凝劑的結構和大小:
結構過大:如果絮凝劑的結構過大,可能會影響其與水中懸浮的顆粒物的結合,導致不沉淀。
結構過小:另一方面,結構過小的絮凝劑也可能無法有效地吸附水中懸浮的顆粒物,同樣會導致不沉淀。因此,選擇正確結構和大小的絮凝劑至關重要。
pH值的影響:
酸性過強:污水的pH值過低時,聚合氯化鋁等絮凝劑可能無法發揮良好的凝聚作用。此外,當污水酸度過強時,還有必要調整污水的pH值。
pH值波動:另外,pH值的波動也可能影響絮凝劑的沉淀效果。例如,當原水的堿度不足或凝結劑用量大時,水的pH值會大大降低,從而影響凝結效果。
絮凝劑種類選擇錯誤:
不同類型的絮凝劑適用于處理不同性質和特點的污水。如果選擇不當,例如用鋁系絮凝劑處理具有較短碳鏈的有機物質時,可能會出現絮凝物無法沉淀的問題。
